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要点复习】目录 ☜ > 正文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

地藏王菩萨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

那么,怎么样在这个基础上顺势而行?「色、受、想、行、识」都空掉的时候,进入「空、无相、无愿」,由着这个念下去,怎么样如实地观察呼吸的进来、出去呢?

【谓正观察,数故、随故、止故、观故、转故、净故,】

「谓正观察」——要正观察(正确的观察方法佛陀教给你了),「数、随、止、观、转、净」这六个字,我们过去在第二期禅修课上也讲了。

【应知此中,数能造作二种事业:】

比如说,你数「安般」数十次:安般、安般……可以用你的手指计数,「安般」数十次。「数」它的作用有两者:

【一、能为依伏诸寻伺,】

第一、这里其实应该是读「能为依,伏诸寻伺」,就是数「安般」(数呼吸)它能够成为一种定你心念的方法,你的心念在这里依止下来、安下来,能为依止处。「伏诸寻伺」就是伏住你的攀缘心或者掉举心——东找西找不知道要找什么一样,就像猿猴一样找来找去。这个静不下来的心,你通过数呼吸能够伏住它。你数安般的时候你不会再想三想四,想七想八了。也不会再找什么,再等待境界,不会的。所以这是第一个作用。

【二、能取于入出息相。】

第二个作用是当你把心念放在数呼吸这里的时候,每一次气息的进来、出去,你是不是都有觉知啊?「能取于入出息相」就是对于入出息都有觉知。就如同《四念处经》中讲的「知息长、知息短」—进来的这口气是长?是短?我都能知道,了了分明。

【随能造作二种事业:】

这个字是「随」,刚才讲的是「数」,然后「随」,慢慢随它去这个「随」它有两个功效:

【一、依出离舍诸寻伺,】

第一、靠着这个「随」你慢慢出离了——随他去就出离了嘛,随他去吧,不管了那个意思,就出离了嘛。依着随能出离;第二「舍诸寻伺」,这是第一个功效里面的两者。第一个功效里的小①,依着这个「随」,随他去,能够出离,能够不著它;然后小②,就是「舍诸寻伺」,可以舍离你那个上攀下缘的心,左摇右晃找东西的那种定不下来的心,舍掉它、随它去,我就不管它,我就安住本来、安住当下了。所以就舍掉了那个「寻伺」。

【二、能善取入出息相。】

然后「随」的第二种功效:随他去,我反而更分明了。我远离队伍的时候,队伍里有几个人更分明了。「能善取入出息相」对于这个出入息,我更了了分明了。

【止能造作二种事业:】

接下来第三个字「止」的作用,「止」有的时候也讲「歇即菩提」这个「歇止」,「止息」的止,它有两重功效:

【一、能示现入出息灭,】

第一重功效:「止」慢慢的,安般守意从数呼吸开始,到最后随它去,到最后呼吸消失了、停止了,「能示现入出息灭」——出入息消失了。

【二、能安住胜三摩地。】

第二个功效:呼吸消失的时候,慢慢的心跳也停止了,脉搏也停止了,入定了,入三摩地了。

【观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示现入出息尽,二、能安住心及心法,别异观察。】

接下来就谈这个「观」字了,「观」的两种功效:第一,能够「示现入出息尽」,第二,「能安住心及心法,别异观察」。「观」,首先,观什么?你已经「止」了(呼吸都停止了),这时候在停止中,你很分明地了解到:哎呀,呼吸都停止了!这是我观察到的,我觉知到的。然后,能够安住在心和心法当中,安住在你阿赖耶这个识心,这个动力源的本身及这个本身的任何作用里面。「别异观察」,你这个「观」是始终在的。

【转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方便舍诸取蕴,二、能方便趣入圣地。】

接下来是「转」字,「转」能够有两种功效:第一,能够方便你舍掉了色、受、想、行、识;第二,能够使你慢慢地趣入圣人境界。

【净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舍结,二、能净见。】

之后是「净」,「净」能够有两种功效:第一,是能够舍掉一切的结缚,在极致的净中,哪还有结缚?没有了,本来清净,到这里了,舍掉了所有的结缚、缠缚,然后「能净见」,净能生大明、静极光通达,「能净见」这里就是光通达的时候了。

这样讲的就是在禅定中,「数、随、止、观、转、净」的六妙门,深入禅定的六妙门,然后佛陀说,这六妙门就是六种方便,从修出入息入手,然后开始慢慢地去观色、受、想、行、识空了,色、受、想、行、识空了其实再度地可以观入出息,然后数、随、止、观、转、净,慢慢地趣入三摩地,甚至是圣人之位。

【如是六种方便,修习入出息观,便能随顺观五取蕴。】

接下来,佛陀又回过头来讲,你反复地利用数、随、止、观、转、净这六种方法,去进行观呼吸的下一步修习,就能够观五取蕴——色、受、想、行、识的本来面目了。

【所以者何?如是入息出息自性,名色取蕴;如是入息出息领纳,名受取蕴;如是入息出息取相,名想取蕴;如是入息出息造作,名行取蕴;如是入息出息了别,名识取蕴;】

其实想一想,这个气息进来、出去,这个气息本身是不是色相的层面?是,这是「色取蕴」;那么入息出息的领纳,我们这个入息,气流进到我们身体,又出去了,这是不是一种觉受?是,这是「受取蕴」;那么入息出息的取相叫「想取蕴」,你感觉到有气息进来出去,有气息有感受,这是心想的层面;如是入息出息的造作是行的层面,你一直在呼吸,生命就在呼吸间,一直在呼吸,这就是「行」,是一种动作、一种有为、一种相中的有为、一种惯性、一种作为;那么这样入息出息的了别,你知道这是入息、这是出息,这个是入息长、那个是出息长,这个是入息短、那个是出息短,这就是「识取蕴」;所以单单一个观呼吸,从里面就可以看到五取蕴——「色、受、想、行、识」。

【如是所说五种取蕴,各各别异,互不相似,】

如是所说(色、受、想、行、识)五取蕴,各各别异,每个都不同吧?个个都不相似吧?色、受、想、行、识哪个都不相似。

【新新非故,无住无积,不可言说。】

但是「新新非故」,每一次你观色、受、想、行、识一直在变,每分、每秒、每个刹那,色、受、想、行、识都在变,每次出现的都是最新的,然后就把旧的压下去了,就好像海,一浪又一浪,新浪就把旧浪拍在沙滩上了,这样子「新新非故」,每个新的、更新的又出来了,有更新的又超过这个更新的,就是这样子的。无所住,那个旧的是无所住的,总是被推向了远方,越来越远。「无住无积」,这样在色、受、想、行、识中你就感受到一种无所住,无所积累,无所积攒。它是流动变化的,是不可言说的。

【如是观察五种取蕴,能除三行。】

就这样观察五种「取蕴」:色、受、想、行、识,就能够除掉你的「身、口、意」的一切造作,身、口、意消失了,你是如此的净啊。

【若能如是究竟,随观三种行尽,便能于此诸有识身,六种境界究竟随观,我、我所执业,】

如果这样的去获得究竟,「随观三种行尽」,身、口、意消失了,「便能于此诸有识之身」就能够在你这个有神识的身体上,「六种境界究竟随观」。那么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慢慢的你都能够获得一种究竟的觉照。原来六识的背后是「我、我执」的推动,「我、我所执」就是「末那识」的推动。「我、我所执业」这个六识是不是一种造作呀?是,造作就是业。

【于无明、爱、因田覆润,一切皆尽。】

那么,在无明的田地上,爱的雨水在滋润。这样一切都尽了。你就是通过前面讲的数、随、止、观、转、净,这样修,慢慢地一切都尽了。无明尽了,爱欲尽了,一切都尽了……

【如是修习四种念住,皆得圆满;乃至修习八支圣道,皆得圆满;如是乃至修习十八不共佛法,皆得圆满;】

这样的修习四念处,「四念处」就是心念所常住著的四个场所。四念处住,在这四个地方下功夫——在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下功夫,这样修得圆满。

大家想要进一步地了解相关的内容,可以复习一下第二期禅修课,从《四念处经》那节课开始的几节课,复习一下「四念处」。

这样,四念处慢慢就修圆满了,你就可以再继续完善你的八圣道,也圆满了,这样修十八不共法都圆满的时候,你就成佛了。因为十八不共法是佛独有的十八种奇异的能力,其他人不达到佛的程度,无法拥有。如果你这样的次第修习四念处圆满了,数、随、止、观、转、净圆满了,修习八圣道圆满了,到最后十八不共法圆满了,那不就成就了吗?

【如是乃至修一切种无生法忍,首楞伽摩三摩地等,皆得圆满。】

这样,一切无生法忍你都证得了,地藏菩萨所证得的首楞伽摩三摩地你也证得了,就全圆满了。

【如是修习持来去念,入诸静虑,】

就这样修习「持来去念」,就是观你的这个念头来来往往,来了去了,对它有觉观。「入诸静虑」(思惟修)这个禅定,入禅定。

【名住正法胜义有情,名为真实修习静虑,名为真实供养三世诸佛世尊,名一切佛心中之子,】

你这样修,那你是真正安住正法、安住胜义谛的有情众生了。这就是真实修习禅定的方法,如果这样来修习禅定就是真的,真实地在供养三世一切诸佛世尊。你才是佛心中之子,你是诸佛心中之子,这是嫡传的,就是佛的心入你心。

【从佛口生,是法所成,是法所化。】

那你真的是亲领了佛陀的真髓了,是佛的正法所培养出来的法子,是法化成的应化身佛了。

【或有菩萨,如是修习渐渐退转,乃至漏尽,成阿罗汉,具六神通;】

当然也有的菩萨就这样的修结果没修好,渐渐退转了。有的菩萨就是也是修这个止观啊,慢慢没修好,退转了,退转了倒是也获证了漏尽了,成了阿罗汉了,具六神通,这也不错了。没成佛,但是成了阿罗汉,具备六种神通。

【或有菩萨,如是修习渐渐增长,功德圆满,成大菩萨;乃至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种智修习圆满,此人不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

也有的菩萨这样的按照前面的方法修习,渐渐增长自己的道力,功德圆满成了大菩萨。也有的众生,通过前面佛陀的介绍这样修啊,修十八不共佛法,证得了一切种智圆满了,这个人不久就成了无上正等正觉者。

【善男子,我以如是诸业法受因果报智,观察三世诸佛法眼,安立有情,于此十种修定业轮,令其修习。善男子,是名如来修定业轮。】

佛陀说,如来怎么教化众生?修定是第一位的,深入如来境界,证入如来法性,就像以上提到的去观众生的「业、因、果」,果报啊,在这一切因果中体现那种智慧,道的本来规律。然后观察三世诸佛的正法眼藏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通过三世诸佛的正法眼藏,指示秘密的修禅心髓,去安立教化有情众生,去修习禅定,这就是如来的「修定业轮」了。

摘自:《地藏十轮经》讲解 (8)

名为真实供养三世诸佛世尊.jpg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

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华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