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文讲解】目录 ☜ > 正文

《地藏十轮经》讲解 (30)

地藏王菩萨

00:00

41集佛经连续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第30集。

【世尊为众说此法时,于众会中,有七十二百千俱胝菩萨摩诃萨,同时证得无生法忍。复有八十四百千那庾多菩萨,证得随顺法忍。】

在佉罗帝耶山,「地藏十轮法会」上,释迦牟尼佛讲法讲到此时,与会的大众中,有七十二百千俱胝(无量)的菩萨摩诃萨,同时证得「无生法忍」。又有八十四百千那庾多(无量)的菩萨,证得了「随顺法忍」。

【复有无量百千声闻,乃至永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

又有无量的「百千声闻」,永断一切烦恼证得了阿罗汉。

【复有百千那庾多众生,先未发心,今发无上正等觉心,于如来智住不退地。】

又有百千那庾多(无量)的众生,过去未发心的,今天在地藏十轮法会上,也发起了无上正等觉心了;他们能够不退转的安住于如来之智。

【复有无量无数众生,先未发心,于今乃发独觉乘心。复有无量无数众生,先未发心,于今乃发声闻乘心。】

又有无量无数的众生,过去未发心的,今天在地藏十轮法会上,发起了「独觉乘」的心了;还有无量无数的众生,过去未发心的,今天发起了「声闻乘」的心了。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若诸有情已得法忍,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处种种富贵尊位,是我所许,非余有情。】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众们:如果诸位有情谁已经证得了无生法忍了,如果他处于刹帝利灌顶王这样的王位,去受用种种胜大的财业;或者他安处于种种富贵的尊位上,这是我所许可的,我所允许的。但是其他情况是我不允许、不许可的。

【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有情未得法忍,于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余种种富贵尊位,定不许处,为亦许耶?】

金刚藏菩萨就对佛说,世尊,如果真的有一些有情众生,他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他就处在刹帝利灌顶王的位置上,去受用种种胜大的财业;或者他处在其他种种富贵的尊位上,但是他却没有证得无生法忍,像这样的情况,您是真的一定就不允许、不许可吗?

【世尊告曰:若诸有情未得法忍,有能受行十善业道,亦劝众生令受学者,我亦听许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余种种富贵尊位。】

释迦牟尼佛回答金刚藏菩萨说,确实有一些众生他还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但是他能够劝其他众生,跟他一起来修行「十善业道」,这样的人,我许可他处在刹帝利灌顶王位上,受用种种胜大财业;我许可他处于各种各样的富贵尊位上。

【若诸有情未得法忍,亦不受行十善业道,及劝众生令勤受学,以强势力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处种种富贵尊位,名刹帝利旃荼罗王,及余种种富贵尊位旃荼罗王,愚痴憍慢,毁坏扰乱我甚深法,灭正法灯,断三宝种;】

但是,如果有的有情众生,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也不受行「十善业道」,也不劝其他众生一起精勤的受学十善业道;他却以强势力(以自己的强势力)巧取豪夺,处在了刹帝利灌顶王位上,去受用种种胜大的财业。或者处在种种富贵的尊位上,这样的人就有问题了,这就是属于前面我们经文中讲的,有问题的这批人——刹帝利旃荼罗王,「及余种种富贵尊位旃荼罗王」,这些人愚痴骄慢、毁坏扰乱佛陀甚深的正法,灭了正法之灯,断了三宝的种性。

【于我出家诸弟子众,种种恼乱,捶拷刑罚,夺其衣钵、基业、财产,退令还俗,课税役使,系闭牢狱,乃至断命;】

这些有问题的人,他们又处在尊位上,就很可能对于出家的这些佛弟子,进行种种的恼乱、捶拷、刑罚,甚至夺走出家人的衣钵,夺走出家人的基业,夺走出家人的财产,甚至强迫出家人还俗。向他们征收赋税,去役使他们,或者把他们关在牢狱里,或者断掉他们的命。

【于我所说微妙法义,诽谤轻毁,障蔽隐没,不令流布,夺窣堵波及僧祗物;】

像前面讲的这些人,处在尊位上,又不受行十善业道的话,他就很有可能对于佛所讲说的微妙的法义,他轻易的就诽谤、毁伤、障蔽、隐没,也不让佛陀的正法流通;也有可能他们去破坏佛塔或者僧人的物品。

【如是诸人,皆当堕无间地狱,受诸剧苦,轮转恶趣,难有出期。】

像这样的人,他们一定会下无间地狱,受种种的剧苦,一直在恶道轮转,难以出离呀!

【时金刚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有情未得法忍,亦不受行十善业道,及劝众生令勤受学,以强势力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余种种富贵尊位;颇有别缘,得方便救,令其免堕无间地狱及余恶趣,受诸苦不?】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又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要是有的有情众生真的没证得无生法忍,他也没有受行十善业道,也没有劝大家一起精勤受学十善业道。他就是强取豪夺,处在了刹帝利灌顶王位上,去受用种种的胜大产业、财业,或者他去其他种种的富贵尊位上去享受。那么除了让他证无生法忍,除了修十善业道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缘可以方便的救拔他,让他免离下无间地狱和种种恶道去受众苦呢?就是说这批人,他确实处在王位或者尊位上了,他也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也没有修十善业道,难道真的就没救了吗?

【世尊告曰:亦有别缘,得方便救,谓有众生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及余种种富贵尊位,虽复未得成就法忍、十善业道,】

释迦牟尼佛告诉金刚藏菩萨说,「亦有别缘,得方便救」,倒也不是说没救了,也会有一些特别的缘(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救拔他。就好像有的众生,他处在刹帝利灌顶王位上,他处在种种的富贵尊位上,他虽然没有成就无生法忍,没有修十善业道。

【而有信力尊敬三宝,于佛所说三乘相应诸出要法,下至一颂,终不谤毁、障蔽、隐没,不令流布;皆不恼乱捶拷谪罚,侵夺衣钵、基业、财产,退令还俗,课税役使,】

但是,他尊敬三宝,非常的尊敬三宝(佛法僧),对于佛法僧有极大的信力(信心之力)。他对于佛所讲的三乘(声闻乘、独觉乘、大乘)相应的这些法要啊,甚至一个偈颂他都不会去毁谤、障蔽、隐没,不会障碍三乘教法的流通。对于佛陀那些出家的佛弟子,不管是持戒的、破戒的,还是无戒的,只要是剃除了须发披着袈裟的,他都不会去轻易地恼乱、捶拷、谪罚。他不会轻易去侵夺出家人的衣钵、基业、财产,也不会强迫出家人还俗,向他们征收赋税,或者像对待奴隶一样的役使他们。

【系闭牢狱乃至断命;亦不侵夺窣堵波物及僧祗物,】

他们也不会轻易地就把出家人关在牢狱里,或者断了出家人的命;他们也不会轻易地去抢夺佛塔或者僧人的物品。

【遮制摧伏诸暴恶人,不令恼乱诸出家众,不令侵夺三宝财物;】

他们也去避免,或者说制服、降服很多的暴恶人,使这些暴恶人也不要轻易地恼乱出家人。不要轻易地侵夺三宝的财物。

【于佛所说三乘相应诸出要法,恭敬听受,既听受已,精进修行,法随法行;于我三乘贤圣弟子,恭敬供养,亲近承事;】

对于佛所讲的三乘相应的种种法要,都能恭敬地听受,听受了以后精勤的修行。法随法行(就是如法而行,依着正法而行),那这批人对于三乘的贤圣的这些僧人,能够恭敬供养,亲近承事。

【于大乘中誓愿坚固,终无疑难退屈之心,亦常劝导安置众生,令于大乘信受修学。】

「于大乘中誓愿坚固,」他们发起了无上大乘之心了。「誓愿坚固,终无疑难退屈之心,」永不退转,也不会怀疑,也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他们也常常去劝导安置众生,令他们这些众生都去修学大乘。

【此刹帝利旃荼罗王,及余种种富贵尊位旃荼罗王,过去诸佛皆共听许处帝王位,及余种种富贵尊位。】

像这种有这样佳绩的刹帝利旃荼罗王,还有处在种种富贵尊位上的各种旃荼罗王,是过去诸佛都共同允许他、许可他处在帝王之位上,或者处在种种富贵的尊位上;因为他做的很好,对于佛、法、僧有强烈的信心。不障碍正法流通,也不轻易恼乱出家人,还能够调伏恶人,让恶人也能够好好地修习三乘圣法。这样的人他们是被过去诸佛所允许的,过去诸佛都允许他处在帝王位上,或者处在种种富贵的尊位上。

【虽复受用种种国土、城邑、聚落、胜大财业,而得免堕无间地狱及余恶趣。】

这样的人,虽然他们受用种种国土呀,城邑呀,聚落呀,胜大的财业,他们也免离了无间地狱或者种种恶道之苦,他不会再下无间地狱或者去恶道。

【我亦听许处帝王位,及余种种富贵尊位,虽复受用种种国土、执邑、聚落,而得免堕无间地狱及诸恶趣。】

佛陀说,过去诸佛都听许这些人处在王位,我也听许他们处在帝王位,或者种种富贵的尊位上。他们虽然受用种种的国土、执邑、聚落,也免离了下无间地狱和恶道的苦了。

【若诸有情欲得忏悔,除灭一切诸恶业障令无余者,于我所说如是法门,当勤修学,勿令废忘。】

释迦牟尼佛接着又说,如果所有的有情众生想要忏悔,想要除灭自己过去所造的一切恶业,使业障消失,完全没有剩余;那么对于佛所讲的这个「地藏十轮法门」,一定要精勤认真地修学,千万不要废忘啊!

【有能如此现前大众惭愧忏悔诸恶业者,先世所造一切恶业皆得销灭,无有遗余。】

如果有能够像刚才前面这些大众一样,惭愧、忏悔所有恶业的人,他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恶业就全都消灭无余了。

佛陀说,所有众生谁要是想忏悔,想除掉自己的一切恶业障,让这些恶业障没有剩余,完全除灭;那么一定要精勤的修学「地藏十轮法门」。

我们稍微的回顾一下地藏十轮法门,在这部经中,佛陀讲了各种各样的不应该造作的罪过;也讲了我们应该依什么而行,讲得非常详细和具体;甚至很多在其他经中没讲的,在这部经中也讲了,所以想要消业的师兄一定要重视《地藏十轮经》,反复地听、反复地学。

前面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所有处在王位或者尊贵位置上的人,如果他们证得了无生法忍的话,诸佛许可他们处在这样尊贵的位置上;如果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他们受行十善业道的话,诸佛也听许他们处在尊贵的王位上,或者种种富贵尊位上。

也就是说,要么你证得了无生法忍,悟入了诸法实相。要么就好好的修十善业道。这样的话,即便是你处在尊位上,你也不会轻易地造作过失(过罪)了。

接下来到了《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的第八卷,善业道品第六之一。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八

善业道品第六之一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又向释迦牟尼佛发问了。

【大德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于声闻乘,得无误失?云何于声闻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

大德世尊啊,菩萨摩诃萨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对于声闻乘得无误失?对于声闻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就是菩萨摩诃萨应该怎样做,才能够修学声闻乘教法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失误、过失,没有错误?那么对于修学声闻乘的这些众生,我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失误、过失?

【云何于独觉乘,得无误失?云何于独觉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对于独觉乘无有误失?对于修学独觉乘的这些众生无有误失?

【云何于大乘,得无误失?云何于大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对于大乘无有误失,没有错误、没有过失?对于修学大乘的众生没有误失?

【云何常能炽然三宝种姓?】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炽然三宝种性」,就是让佛、法、僧三宝延续下去?

【云何于诸如来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须发者,得无误失?】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对于所有如来的出家弟子,不管是载法之器还是非载法之器,甚至说他就是披着片袈裟、剃除了须发,对于这批人都无有任何的失误过失呢?

【云何于大乘法,常得升进,无有退转?】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对于大乘法能够一直的转升增进,无有退转呢?

【云何利慧胜福,常得增长?】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智慧和殊胜的福德一直保持增长呢?

【云何于一切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速得自在,无有退转?】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对于「一切诸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速得自在,无有退转」,就是速速地的入定,入到诸多的陀罗尼法门当中,入到他想去的任何境界当中,速速地去,而且自在无碍,而且不会退转?

【云何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

金刚藏菩萨问,「云何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经常地遇到善知识,并且随顺善知识而行呢?

【云何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不离见」,就是能够经常地见到一切佛和菩萨、见到声闻弟子,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不离开听闻佛法,就是能够一直听闻佛法,能够一直亲近供养众多的僧人呢?

【云何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才能够在精进的道路上没有厌倦疲惫的时候,一直精进,非常勇猛。

【云何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厌足?】

菩萨摩诃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对于种种的菩提行愿心无厌足?保持初心,一直保持初心,从来不会厌倦疲惫。「心无厌足」也代表不会厌倦也不会轻易的满足,就是不会得少为足。一直向着最高目标无上正等正觉前进,在路上从来不会停歇他的脚步。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有菩萨摩诃萨十轮,】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回答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有菩萨摩诃萨十轮,若菩萨摩诃乘此十轮」等等。有菩萨摩诃萨「十轮」就是有十个条件,十种方式方法是菩萨摩诃萨必须做到的。

【若菩萨摩诃萨成此十轮,于声闻乘,得无误失;】

菩萨摩诃萨如果做到了以下十点的话,菩萨摩诃萨能够对于声闻乘没有误失;

【于声闻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于独觉乘,得无误失;于独觉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于其大乘,得无误失;于其大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

对于修学声闻乘的众生没有误失;对于独觉乘没有误失;对于独觉乘众生没有误失;对于大乘没有误失;对于修学大乘的众生没有误失。

【常能炽然三宝种姓;于诸如来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须发者,得无误失;】

如果菩萨摩诃萨具备以下十轮,具备以下十个特点的话,就能永远的炽然三宝种性。对于诸佛如来的出家弟子,不管是不是载法之器,甚至只要他剃了胡须和头发,只要他披着片袈裟,我们对待他就不会有任何的失误、过失。

【于大乘法,常得升进,无有退转;利慧胜福,常得增长;】

如果菩萨摩诃萨具备以下十轮,具备以下十个条件,在修行大乘法的过程中,一直在提升自己,保持精进不会退转,他的利益、智慧、殊胜的福德能一直增长。

【于一切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速得自在,无有退转;】

他能够深入诸种禅定境界,证得诸多的陀罗尼,随意地在任何诸地、任何诸忍都能够自在来去,无有退转。

【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

如果菩萨摩诃萨做到以下十个方面,具备以下十轮,他能够经常的遇到善知识,并且随顺善知识而行。

【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

如果菩萨摩诃萨做到以下十个方面的话,他就不会轻易地远离一切佛和菩萨以及声闻弟子。他不会离开、远离听经闻法,「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他会一直遇到诸佛菩萨、声闻弟子,一直听经闻法,一直亲近供养众僧。

【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厌足;】

如果菩萨摩诃萨具备以下十轮的话,具备以下十个条件的话,对于诸多的善根,他能够精进而求,心没有任何厌倦和盲目的满足;他对于一切菩提的种种行愿,心不会厌倦;不会轻易的得少为足。

【常于一切先所造作恶不善业,以圣金刚坚利法智,摧坏散灭,】

如果菩萨摩诃萨具备以下十轮,做到以下十个方面,对于过去他所造的一切恶业、不善之业,他能用那神圣的金刚坚利的法之智慧去摧坏和散灭这一切的恶业(不善业),而且没有任何的剩余,全都消灭、全都散坏。

【令无遗余,不受果报,更不造新恶不善业,心无厌倦,速能证得无上法轮;常勤修习七觉分宝,心无厌倦;常能除灭一切众生诸烦恼病,心无厌倦;一切众生,依止存活。】

如果菩萨摩诃萨做到以下十个方面,他就不再承受过去那些恶业、不善之业的果报了。他也不会再造作新的恶业和不善之业,他的心不会厌倦,他能速速地证得无上法轮;他能够精勤地修习「七觉分宝」,(就是七觉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觉支),他的心不会厌倦;他就能够恒常的除灭一切众生的诸多烦恼病,他的心不会厌倦;一切众生将依止这样的菩萨摩诃萨而存活。

释迦牟尼佛留了一个大大的悬念给我们,菩萨摩诃萨要具备以下十轮才能怎样怎样……到底是哪十轮?我们下节课再讲。

「七觉分」也叫七菩提分,七觉支。「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故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止观及法界次第名为除觉分,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

五,「念觉支」,常铭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

六,「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之舍之心所,故名行舍。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

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华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