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文讲解】目录 ☜ > 正文

《地藏十轮经》讲解 (26)

地藏王菩萨

00:00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五代后梁高僧大肚布袋和尚《插秧偈》

大家好!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地藏十轮经》的第26课。今天的内容相当相当的重要,希望我们都能抖擞精神。

【善男子,是故智者先应观察一切众心,然后说法,】

释迦牟尼佛叮嘱金刚藏菩萨说,善男子金刚藏啊,所有有智慧的人一定在讲法之前,先观察一下众生的心性、他的需要、他的根基,然后再给他讲法。

【先当发起慈心、悲心、喜心、益心、不懈怠心、能忍受心、不骄慢心、不嫉妒心、不悭吝心、等引定心,】

在讲法前,我们的心里要充满慈心、悲心。慈,给予众生快乐;悲,拔除众生的痛苦;在讲法前,我们要充满喜心、益心,以众生的快乐为快乐,要完全地想要利益他;在讲法前,我们不能怀着懈怠,我们的心要充满「忍受」,就是充满宽容,充满忍辱。我们自己要有这种精进心、忍辱心,然后再给众生讲法;在讲法前,我们的心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骄慢,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嫉妒。如果有骄慢,我执炽盛可能误导了大家,如果有嫉妒就很可能自赞毁他……这些都不可以有;在讲法前,我们不能有悭吝心(悭惜、吝啬心),我们所知道的要和盘托出,一切一切全都交给众生,而不能有丝毫的隐藏;在讲法前,我们要靠着「等引定心」,就是自己修得了定慧等持,在这种完美的平衡中,把这种禅定的感受慢慢地熏陶给大家,让众生听我们讲法越来越宁静,越来越寂静,能够远离六尘境界,慢慢契入诸法实相。

【然后为他宣说正法,终不令他诸众生类,闻所说法,轮转生死,堕大险难。】

就这样准备好之后再给众生讲说正法,千万不能因为我们讲法的失误,让众生听了法之后继续轮转在生死中,堕落在大险难之处。

这是告诉所有的讲法者:先观察众生的根性、根基,他的需要;然后我们要发起「慈心、悲心、喜心、益心、不懈怠心、能忍受心、不憍慢心、不嫉妒心、不悭吝心、等引定心」,然后再给众生讲法。

所以我们一直倡导大家:有一些喜欢讲法的师兄,你在讲法前礼拜佛菩萨的形象若干次,然后再上座为众生讲法。

【是故如来善达一切众生心相,以无尘垢、无取行轮,为说正法;】

如来是怎么给众生讲法?如来善于了达一切众生的心相(众生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众生的需要、众生的根器,如来完全了解。如来常以「无尘垢行轮」、「无取行轮」为众生讲说正法。「无尘垢行轮」、「无取行轮」,这是如来讲法的方式,也是如来的境界和状态,后面有详细的解说。

【具大甲胄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为他说法亦复如是。】

佛陀说,所有披着已经跳脱轮回的大甲胄、大铠甲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给众生讲法也是这样的,也像如来一样。就是善于了达众生心相,以两种行轮为众生讲法。

【由悲愍故,为令断灭诸烦恼故,为令超渡三有海故,为诸众生于三乘中随心所乐,随趣一乘速圆满故,为说正法,终不令其轮转生死,堕大险难。】

为什么要给众生讲法呢?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想要让众生断灭所有烦恼的缘故;想要帮助众生超脱三有(三界)轮回大海的缘故;想要让所有众生对于三乘妙法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去修学;想要帮助众生随便在三乘的任何一乘,速速达至圆满的缘故,所以给众生讲说正法。

讲说正法的目的:不让众生继续轮转生死,让众生跳脱轮回的大险难。

【云何名无尘垢行轮?无尘垢者,谓说法时,】

前面讲说,诸佛如来与菩萨摩诃萨靠着两种行轮来给众生讲法,第一种行轮叫「无尘垢行轮」,什么叫「无尘垢」呢?佛陀说,「无有尘垢」意思是诸佛如来与菩萨摩诃萨在讲法的时候,

【不为有蕴,不为有处,不为有界,不为有欲界,不为有色界,不为有无色界,】

诸佛如来及菩萨摩诃萨在讲法的时候,跳脱了一切有,跳脱了五蕴(色、受、想、行、识);跳脱了六根六尘(十二处),跳脱了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跳脱了欲界、色界、无色界;

【不为有此世,不为有他世,不为有诸行,不为有受,不为有想,不为有思,不为有触,不为有作意,】

跳脱了此他空间的概念;跳脱了诸行无常,一切轮回;跳脱了受、想种种;跳脱了一切思惟意识;跳脱了十二因缘链条里的任何一环「触、作意」,没有起心动念。

【不为有无明,乃至不为有老死,】

诸佛如来和菩萨摩诃萨在讲法的时候,跳脱了十二因缘链条的最开始的这个环节「无明」,然后一直跳脱到十二因缘最后一个环节「老死」也跳脱了。

【不为有行及不行故,为诸众生宣说正法;】

就是轮回非轮回这一切的一切全跳脱了,就这样给众生讲说正法。

【唯为一切诸蕴、处、界,广说乃至行与不行皆寂灭故,为诸众生宣说正法;以是义故,名无尘垢。】

诸佛如来即菩萨摩诃萨给众生讲说正法的时候,已经证得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行」与「不行」的寂灭。在这种寂灭当中,给众生讲说正法。

所以真正来讲并不是说听经多了你会躁动,其实是听经越多你越寂静。

所以这种方式方法,就叫「无尘垢行轮」,让众生经由听法而变得远离一切尘垢,这是「无尘垢行轮」。

【行者,所谓为能永断死此生彼,为诸众生宣说正法;】

「行」代表轮回中的惯性,这种造作停不下来。那么「无尘垢行轮」就是让众生在轮回中远离尘垢,渐渐静下来。「行」就是死此生彼(从这儿死了从那又生了)这种轮回的惯性。

「无尘垢行轮」,在轮回的惯性中,让你跳脱尘垢,消灭一切尘垢,让你真的寂静,这是「无尘垢行轮」。

【所谓为能永断诸蕴处界,广说乃至为能永断行与不行,为诸众生宣说正法;是名为行。】

靠着「无尘垢行轮」,诸佛及诸菩萨永远断除了五蕴;断除了十二处;断除了十八界。详细点讲,永远断除了「行」与「不行」,就这样给众生讲说正法。这就是诸佛菩萨讲法的方式。

【轮者,所谓如满月光,清凉无碍遍满虚空,照触一切无障境界;如是如来及诸菩萨所有神通、记说、教诫三种胜轮,作用无碍遍诸世界,利乐一切所化众生,令诸众生不异归趣,】

「轮」代表什么呢?「轮」代表像满月之光一样清净无碍地遍满虚空,照触一切无障碍境界。就像这样的,如来及诸位菩萨摩诃萨利用神通,利用自己的记说(自己所记忆的、所讲说的一切法),以及教诫(规章制度、戒律)——三种殊胜之轮就像满月一样把清净无碍光洒遍一切世界,利乐一切所教化的有情众生。让一切众生「不异归趣」,就是没有不一样的归向了,都共同归向解脱道了。

【不共一切世间众生,不共一切声闻、独觉,能令众生断灭生死诸苦恼法,证得安乐菩提涅槃,是名为轮。如是名为诸佛菩萨无尘垢行轮。】

让所有众生不再与世间那些凡夫同流合污了,也不再与声闻、独觉众共同一条道路。让所有众生都能断灭生死所有苦恼,「证得安乐菩提涅槃」,这是最究竟圆满的解脱。这就代表「轮」(轮:无限圆满的、究竟圆满的意思)。以上所提到的就是诸佛菩萨的「无尘垢行轮」了。

【云何名为无取行轮?谓于诸法无所挂碍,犹如日光普照一切,三乘根器随其所宜,宣说正法,无所执著。谓诸如来,为诸众生说如是法,犹如虚空无差别相,】

什么叫做「无取行轮」呢?无取行轮就代表对一切诸法无所挂碍,像日光普照一切一样。三乘众生的根器,根据众生所适宜的给他讲说正法。在讲法的时候无所执著,不会执著诸法之相,只会安住诸法实相。这说明诸佛如来为所有众生讲说以上种种法的时候,像虚空一样无有差别,一切众生都平等,一切诸法都平等,像虚空一样无有差别。

【以无量定游戏自在庄严住持,为诸众生说微妙法,无所执著。具大甲胄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为他说法,亦复如是。】

在无量的禅定中游戏三昧,自在庄严,这样安住在「三昧定境」中,给众生讲说微妙之法,而无有执著。佛陀说,所有的一切菩萨摩诃萨,给众生讲法的时候也是像佛如来一样的。首先,根据众生的根性和需要;其次,在讲法的时候无有任何的执著,又能自在游戏、三昧神通。

【谓说诸法非有,非空;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识空,非离识空;非即眼空,非离眼空;乃至非即意空,非离意空;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法空,非离法空;非即眼识空,非离眼识空;乃至非即意识空,非离意识空;非即欲界空,非离欲界空;乃至非即虚空无边处空,非离虚空无边处空;非即识无边处空,非离识无边处空;非即无所有处空,非离无所有处空;非即非想非非想处空,非离非想非非想处空;非即四念住空,非离四念住空;乃至非即八支圣道空,非离八支圣道空;非即缘起法空,非离缘起法空;非即三不获空,非离三不获空;非即四无所畏空,非离四无所畏空;非即十力空,非离十力空;非即十八不共法空,非离十八不共法空;非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空,非离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空;非即涅槃空,非离涅槃空;是名如来及诸菩萨,为诸众生宣说处中微妙正法。】

诸佛如来及诸菩萨摩诃萨,给众生讲说妙法中就是这样讲说的。「为诸众生宣说处中微妙正法」,就是不即这,不离那,「处中」就是安处于实相,不处于任何的偏激的两端,已经超越了二元,在不二中为众生讲说正法。

以上所有的非即非离(即:靠近;离:离开),就是不靠近这,也不离开这;不靠近那,也不离开那。不靠近也不离开,就是不动,就是不二,就是安住实相的意思。

诸佛如来及具解脱大甲胄的一切菩萨摩诃萨大众们,为所有众生讲法,犹如虚空,无差别相,以无量定游戏自在,庄严住持,为诸众生说微妙法。

非有,非空;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识空,非离识空;非即眼空,非离眼空;乃至非即意空,非离意空;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法空,非离法空;非即眼识空,非离眼识空;乃至非即意识空,非离意识空;非即欲界空,非离欲界空;乃至非即虚空无边处空,非离虚空无边处空;非即识无边处空,非离识无边处空;非即无所有处空,非离无所有处空;非即非想非非想处空,非离非想非非想处空;非即四念住空,非离四念住空;乃至非即八圣道空,非离八圣道空。非即缘起法空,非离缘起法空;非即三不获空,非离三不获空;非即四无所畏空,非离四无所畏空;非即十力空,非离十力空;非即十八不共法空,非离十八不共法空;非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空,非离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空;非即涅槃空,非离涅槃空

诸佛菩萨在为众生讲说诸法的时候,非有非无啊。非色空,非离色空。对于一切的意识(六根、六尘、六识),对一切的五蕴,对一切的境界,对一切的修行方法,对一切的解脱道路,对于一切的诸法真髓,对于诸佛如来的诸多境界,对于诸佛如来的神通力用,对于诸佛如来的一切特质,对于究竟圆满的境界……都是非即非离。于是就永恒地安处于诸法实相。在不二的,在非即非离的不动中,给众生讲说微妙的正法。

【善男子,如是如来为诸众生,以无尘垢行轮说法,如满月光,清凉无碍遍满虚空,照触一切无障境界,乃至广说。】

释迦牟尼佛说,金刚藏啊,善男子,如来为众生讲法,靠着「无尘垢行轮」讲法。像满月光清净无碍遍满虚空,照触一切无障碍境界。

【又以无取行轮说微妙法,于一切法无所挂碍,犹如日光普照一切,三乘根器随其所宜,宣说正法,无所执著。】

详细点讲,又用「无取行轮」讲说微妙法,对于一切法无所挂碍。又好像日光普照一切,针对着大家的根器,将三乘教法宣说给众生,无所执著。

【谓诸如来,为诸众生说如是法,犹如虚空无差别相,】

一切如来为众生讲说以上种种法,像虚空一样无有差别相。

【以无量定游戏自在庄严住持,为诸众生说微妙法,无所执著,令于三乘随宜趣入。】

诸佛如来安住禅定,在无量三昧中游戏自在、庄严住持,为众生讲说微妙法,无所执著。让众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根性,深入到三乘的任何一乘。

【具大甲胄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为他说法,亦复如是。】

一切披着解脱的大铠甲的菩萨摩诃萨们,也是这样的为众生讲法。

【令诸众生,闻此最胜甚深法已,于三乘中随其所乐,随趣一乘,种种善根皆得成熟;】

让所有众生听闻最殊胜、最甚深的法义。在三乘妙法中,随意地选择自己喜好的一乘,累积种种善根,善根慢慢成熟。

【随于一乘,极善安住,终不令其于生死中,增长种种恶不善法,令于涅槃坚固不退。】

在三乘的任何一乘安住、修习,让众生远离生死轮回,远离一切种种恶,远离一切不善法。让一切众生避免在生死中增长种种恶,增长不善法,让一切众生于解脱涅槃坚固不退。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断无量无数众生生死流转,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断生死流转,为他说法。】

佛陀说,善男子金刚藏啊,菩萨摩诃萨为了断除无量无数众生在生死中痛苦的流转,而给众生讲说正法;但是声闻乘、独觉乘只是为了自己断掉生死轮回的苦难才给众生讲法。

【菩萨摩诃萨,为令无量无数众生渡四瀑流,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令己渡四瀑流,为他说法。】

菩萨摩诃萨是为了让无量无数的众生都能够超越生死轮回的瀑布一样的急流,给众生讲法;而声闻、独觉乘一般只是为了自己渡过生死轮回的瀑布一样的急流,才给众生讲法。

【菩萨摩诃萨,为除无量无数众生诸烦恼病,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除诸烦恼病,为他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了除灭无量无数众生的所有烦恼病,给众生讲法;而声闻、独觉乘仅仅为自己,除灭自己诸多的烦恼病,才为众生讲法。

【菩萨摩诃萨,为断众生诸蕴烦恼,习气相续令尽无余,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断诸蕴烦恼,习气相续有余不尽,为他说法。】

真正的菩萨大菩萨为了断除众生所有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烦恼,断灭众生习气的相续,让众生习气断尽、无有剩余,而给众生讲说妙法;但是声闻、独觉乘一般只为自己解脱五蕴的烦恼,断掉习气的相续,断掉习气的有余不尽,才给众生讲法。

【菩萨摩诃萨,为成大悲等流果故,大悲为因,为他说法;】

释迦牟尼佛对金刚藏菩萨说,菩萨大菩萨们为了成就「大悲等流果」故,(等流果:代表因果同一属性,就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无记因,无记果,因果同一属性),为众生讲说正法。大悲为因,那么得到的果也是大悲的,成就大悲之因大悲之果,为众生讲法。

【声闻、独觉,不为大悲等流果故,无大悲因,为他说法。】

但是声闻、独觉乘不是因着大悲心的缘故,他们没有大悲之因,也没有大悲之果。声闻、独觉乘一般只是先想自己,所以才为众生讲法。

【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有所顾念,而为说法;声闻、独觉,于诸众生无所顾念,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对于所有的众生都有顾恋,都有挂念,所以给众生讲法;但是声闻、独觉乘对于所有众生无所顾念,一般只想自己,才给众生讲法。

就是说:声闻、缘觉乘讲法能利益自己,为了自己得利益才讲法。但是菩萨摩诃萨是心心念念想的都是众生,为了众生得利益而讲法。

【菩萨摩诃萨,为息一切他众生苦,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息己所有苦,为他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了息灭一切其他众生的苦难,才给众生讲法;但是声闻、独觉乘一般只是息掉自己的苦难,才给众生讲法。

【菩萨摩诃萨,为满一切众生法味,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满己身法味,为他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了满足一切众生的法味,给众生讲法。就是让一切众生充满法味,享受诸法妙味,才给众生讲法;但是声闻、独觉乘常常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法味才给众生讲法。

【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得胜法明,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己得胜法明,为他说法。】

菩萨摩诃萨是为了一切众生得到殊胜的正法光明,才给众生讲法;而声闻、独觉往往是先为自己得到殊胜的诸法光明,才给众生讲法。

也就是说:菩萨摩诃萨心心念念先想着众生;而声闻、独觉往往先想着自己。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无量律仪,普为除灭一切众生大无明闇、大怖畏事、一切衰损,得大光明及大名称,如实觉悟一切智智,为他说法;】

释迦牟尼佛说,金刚藏啊善男子,简要地说,菩萨摩诃萨有无量的律仪,菩萨摩诃萨戒律上守得非常严密。普遍地为了除灭一切众生的大无明的幽暗、为了除灭一切众生大怖畏的悲苦、为了除灭一切众生的衰损,让一切众生获得大光明和大名称,为了一切众生如实地觉悟一切智智(就是诸法实相,如来所了悟的诸法实相、最究竟的诸法实相)。菩萨摩诃萨是为了让众生获得大光明、大名称及一切智智,而为众生讲说正法。

【声闻、独觉少分律仪,但为灭除自无明闇,得小光明及小名称,如实觉悟少分法智,为他说法。】

但是声闻乘和独觉乘在戒律上守得不像菩萨那么严密、那么详细。声闻、独觉乘仅仅是为了灭除自身的无明幽暗,让自身得到小的光明、得到少量的名称,让自身如实觉悟诸法实相的一部分,才给众生讲法。

就是说:声闻、独觉乘为什么讲法呢?听闻讲法有大利益,讲法能改变命运,讲法是六度之一,讲法怎样怎样有功德……声闻、独觉乘可能因为讲法对于自身有利益他才讲法,而不是像菩萨摩诃萨,本能的为了众生得利益而讲法。

【善男子,声闻、独觉,无有于他,实怀顾念;无有于他,实怀悲恻;】

佛陀这里把声闻、独觉乘的这些众生与菩萨摩诃萨们做对比:菩萨摩诃萨一直都在顾念众生。但是声闻、独觉乘的众生很难顾念其他人;菩萨摩诃萨对于一切众生怀着悲悯、恻隐之心。但是,声闻、独觉乘的人往往相对来说比较无情,缺乏那种大悲心、恻隐心;

【无有于他,实不轻弄;无有于他,实为利益;无有于他,实为拔济;】

菩萨摩诃萨对于众生常常不轻易地轻蔑、嘲弄。但是声闻、独觉乘的人自己有的时候证得了一点境界就会轻蔑和嘲弄别人;菩萨摩诃萨常常都想着利益众生。但是声闻、独觉乘的人很少想着利益其他人;菩萨摩诃萨常常想着拔济众生的苦难。但是声闻、独觉乘的人很少想到要拔济众生;

【无有于他,实行荐举;无有于他,实欲称叹;无有于他,实无谄曲而行赞美;】

菩萨摩诃萨常常想着推荐某个人,推举某个有才能的人。但是声闻、独觉乘的人「自己做好自己就行了」,很少去推荐、推举别人;菩萨摩诃萨常常去称扬赞叹别人,但是声闻、独觉乘的人不愿意称扬赞叹别人;菩萨摩诃萨常常去赞美别人的时候,声闻、独觉乘的人可能还心怀谄曲,有一些心里的不舒服,心里弯弯曲曲的;菩萨摩诃萨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这个众生值得赞美,他就本能地随喜赞叹了。但是声闻、独觉乘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可能心怀谄曲,可能是故意想要巴结谁,或者自己得利益才去赞美。这属于一种凡夫身上的习气,也叫劣根性了。

【无有于他,不顾己身令彼安乐;】

声闻、独觉乘的人「无有于他,不顾己身令彼安乐」。在利益别人的时候先想自己会不会受到损害。但是菩萨摩诃萨不顾自己的安危,先想着众生的安乐,这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都是说我可以帮助他,但是我不要有损失、有损伤。菩萨摩诃萨是不顾自己,光想着众生安乐,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无有于他,不起误失身语意业。】

声闻、独觉乘「无有于他,不起误失身语意业」。就是说,声闻、独觉乘的这些圣者呀,在身口意方面可能还有一些过失和失误,不像菩萨那么完美。菩萨奉行菩萨戒,在身语意上几乎都是完美的,几乎都是无可指摘的,但是声闻、独觉还做不到。

【善男子,住大乘者,无有于己,实怀顾念;】

佛陀说,善男子金刚藏啊,「住大乘者,无有于己,实怀顾念」。真正安住大乘的菩萨摩诃萨从来不想自己,只想着众生,不会再顾念那个小我了。

【广说乃至无有于他,发起误失身语意业。】

详细点讲,「无有于他,发起误失身语意业」,真正的菩萨大菩萨,完美地奉持菩萨戒,身口意没有任何的失误和过罪了。

这就是菩萨摩诃萨和声闻、独觉乘的差别。

显而易见、众所周知:你对自己的要求越高,越苛刻,你在修行道路上证得的果位也将越高。所有的菩萨摩诃萨在身语意上没有任何的过失和失误,所以他们的果位相当的高。你是一个学佛爱好者,还是个在家居士?是想来世继续当人、生天,还是想成为菩萨,还是想今生就成佛?就决定了你当下每一刻的行为,你的身语意将起怎样的造作。你当下身语意的一切造作直接影响着你的果位、你的未来,直接影响着所有众生。因为众生就是我们内心的幻化,众生与我们无二无别。

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很低,说我都不用守戒,我就听听佛法,增长点知识,增长点见闻就行了……那么你也将影响着所有众生的状态;如果你对自己要求很高,说我今生必定成佛,我恨不能当下就成佛……你也将度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

既然所有众生都是我们识心的幻化,那么像菩萨摩诃萨,像诸佛如来只想着众生,其实也是只想着自己。但是想的是那个无边无际、无量大的自己,而不是那个非常狭小的自己。不要只想着那个狭小的自己,要想着无量大的自己,时时刻刻想着所有众生。我们做的一切,再小的意念、意识上的造作都影响着所有众生的状态。所以众生不度尽又怎能成佛?众生度尽又怎可能不成佛?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

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华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

猜你喜欢